当前位置:首 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孔祥忠谈水泥行业供给侧改革

主题:水泥行业供给侧改革

嘉宾:孔祥忠 中国水泥协会常务副会长

水泥行业和煤炭、钢铁、有色、造船都作为国家长期宏观调控的行业。调控来、调控去,最主要的就是一个供需平衡的问题。在这里我将对整个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准备做哪些事情,跟大家沟通一下。我今天讲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2016年水泥行业经济运行基本数据;二是“十三五”末水泥行业主要经济指标的目标;三是“十三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内容;四是2017年水泥行业形势预测。

第一,2016年,产量略微有所增长,而增长主要是在华东、西南和华北。从增速来说,西南的增速是******的,西北和东北增长速率是下降的。从价格来看,去年下半年,尤其是四季度之后价格上来,但年末的价格与2014年、2011年比还没有到位。

从整个行业的利润来看,2016年518亿,虽然比2015年增长了55%,但这里可以从实现产值收入增长而言,没有到55%,这就说明2016年在2015年基础上,全国北方大部分的水泥企业处于亏损状态,到了2016年,在减亏,后来是部分企业扭亏为盈,这显出整个行业的利润有一个明显的提升空间。所以,这就是为今年我们水泥行业要继续创造好的利润数据去填补这个空间。

关于错峰生产的情况。错峰生产今年在行业内唱得比较响,也是在去年国务院办公厅34号文件里提出的产业政策,即推行错峰生产。最早是在2014年底,在新疆和华北、东北,中国水泥协会在全国推行水泥窑错峰生产,即冬季取暖期间,所有的水泥窑为了避免和取暖的燃煤锅炉同时燃煤,减少冬季的大气环境污染,通过行业自律,实行冬季水泥窑停产。到了2015年,错峰生产的行业自律行为得到了环保部、工信部的支持,增加了一个西北地区,自此,从新疆、西北到东北、华北、河南、山东都全面地实施了错峰生产。到了2016年,错峰生产就被国务院接受,认为它是一个对环保有利,对化解产能过剩有作用的一种做法,就变成了一项产业政策,在文件里明确规定要全面推行错峰生产。

水泥行业除了要推行错峰生产以外,还根据季节和市场需求,整个行业的大企业和行业协会,通过行业自律,会经常地去停窑来实现供给端产量的控制。

化解产能过剩是指现有的总的生产能力的化解,最主要的是去产能。那对于产量来说,供给侧改革就是要可控,这个可控,政府不能像计划经济一样给企业下达生产指标,而应该让行业根据市场自己来调节。我们必须承认,市场一定有自身的修复功能,过多的行政干预一会带来市场的长期不稳定。

通过错峰生产、停窑限产,企业的降库在下降,供需关系得到缓解,产品价格得到企稳,尤其是北方大区,企业亏损面在减少,整个行业利润也大幅提升,这是第一点。

第二,关于整个行业“十三五”期间主要的经济指标的目标。对产能严重过剩的行业,要提高产能的利用率,这是一个重要的经济指标,那水泥行业的产能利用率最主要的是看水泥熟料的产能利用率,到去年熟料产能利用率达68.1%。根据国办发2016的34合文件,要求产能利用率达到合理区间,我们协会定为80%是目标。

第二个目标,销售利润率。2011年达到11%以上以外,其他几年都是比较低的。在我国的制造业中间,我们应该处于一个中游水平,应该是在8%,这是追求的目标,与80%的产能利用率才能相匹配。后面上升的空间需要去努力挖掘的。

这是“十三五”期间水泥行业的两个主要指标:一是产能利用率,二是销售利润目标。

第三,关于“十三五”供给侧改革的主要内容。目前,水泥行业发展的主要障碍是两点:第一,产能严重过剩;第二,区域市场集中度偏低。产能严重过剩好理解,是一个总量的概念;市场需求和产能之间的比例,这好理解。而我们提出来的水泥的区域市场集中度和整个水泥行业的产业集中度或行业集中度还不是一个概念。因为这完全是取决于水泥在销售过程当中,它是一个区域市场,不适合长距离陆路运输。除了熟料能够通过长途水运之外,一般的陆路运输,一般的水泥厂销售半径也就是200公里之内。全国的产业集中度往往并不能够代表市场的好坏,以省市区划分的区域市场集中的高低却能直接反映这个区域市场内所有水泥生产和销售企业经济效益的好坏。

第一个障碍,产能严重过剩。这是一个很大的障碍,到目前为止,虽然新建产能到今年基本要停止了,去年还有一些。真正在去产能这一块,到目前为止,政策未落实下去,无任何行动。

第二个障碍,区域市场集中度偏低。在一个省区内,两家大企业的市场集中度能达到70%以上,全国还没有,这是我们行业协会提出来的区域市场集中度要提高的目标。目前市场上,一部分低价倾销的企业还是客观存在的。

去年,虽然“两材”合并,其中涉及到8家水泥大公司,除了中材水泥和原来中国建材的水泥板块之间有一定的重叠以外,靠西部的天山股份、祁连山和宁夏建材没有市场重叠,所以,对于行业而言,整个行业的集中度提高,也就影响到2个多一点的百分点。

而在京津冀地区的金隅集团和冀东的整合,使得金隅冀东水泥的规模一下子成了中国第三大的水泥公司。这两家重组的水泥板块而言,市场是重叠的,所以华北去年下半年的水泥价格一改过去低价倾销的市场,开始稳步回升。到了年末,原来连续亏损的冀东水泥开始扭亏为盈。所以,今年他们应有更好的表现。

2017年,面对产能严重过剩以及区域市场集中度偏低,在供给侧改革要做的事情是以探索市场化的手段去产能,另外继续坚持错峰生产、停窑限产来增加企业效益。

错峰生产和停窑限产来增效益,不仅仅是在一个省做,更多的是跨区域的,不仅仅是邻省、跨省,甚至是跨大区域的,从沈阳、辽宁一直到浙江,这是跨区域的。东部沿海,从渤海、黄海到东海,黄河中下游流域、长三角、西北、东北、西南,我们分几个大区域来做跨区域的市场协调。稳定价格,对于反对违规建设及低价倾销,通过行业自律来制止和减少。大家确实感觉到,通过行业自律以后,通过停窑限产以后,企业今年卖的水泥量少了,但效益比上一年更好了。所以错峰生产和停窑限产能够得到更多企业的支持。大家这两天关心的国务院组织的水泥和环保的督查组,正在24个省进行督查,中国水泥协会派的16个专员,分成8个组,每个组两个,也在进行参与。其中对各省开展错峰生产的执行情况也是督查内容之一。

在去产能这一块,面对钢铁行业和煤炭行业,我们是望尘莫及的,因为中央政府拿了钱给他们做产能退出,而水泥没有,政府也不会给钱了。水泥行业的去产能跟上一轮的淘汰落后去产能是两个概念,上一次是因为技术落后,政府可以通过国家的产业政策强制你关掉,政府给予补偿,但这一轮去产能,要多方的因素去促成这件事情。其中包括1,价格竞争淘汰,这在西部地区,这几年,年年都有。2,强制性的法规淘汰,要看政府的执法力度。政府在行政执法力度是逐年增加的,这个执法的力度有多大?大家可以去评判,一定是目前很难都到位的。3,市场化的经济补偿。这里边我们要很好地运用国务院34号文件里提出来的专项资金用于奖补退出的产业,这个政策在今年要启动。

“十三五”期间,水泥行业供给侧改革的主要内容就这四个方面。去产能,提高集中度,行业自律,创新发展。科技创新,组织机构的创新也是很重要的内容。这四个方面是“十三五”期间,水泥行业调整以及供给侧改革的核心内容。

我们从去年就开始进行全行业贯彻落实《促进建材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的指导意见》。今年,除了将效益提上去以外,在去产能这一块,将行业机构调整专项资金的落实要真正地做起来。专项资金落实,就需要找到一个平台上来进行,所以我们提出来建立省一级的水泥投资管理公司,将专项资金放在这上面进行操作,开展行业结构调整的试点方案,这个方案的配套方案都做出来了。包括投资管理公司里的内部机构设置以及能做的一些事,创新试点方案里也提到了。

最后,关于2017年形势的预测。

第一,从国家的基本面而言,从政策,包括经济来说,应适度地增长,还是客观存在的,不会大幅度地调头。在经济增长的过程当中,水泥对投资是最敏感的。2017年开始,基本建设的投资增长,尤其是中西部地区的投资增长对整个市场的需求拉动还是比较明显的。对房地产保持谨慎,从政策来看,房地产这一块不会有大的振幅,整体的需求来说,与上一年相比是基本持平的。

从行业效益的角度而言,在取消32.5复合水泥的问题上,对市场所造成的波动并没有预期的那么明显。要通过错峰生产、停窑限产、行业自律来实现,自动地调整产量,在产能没去之前可以调产量,水泥协会和大的企业,海螺、冀东、华润等前十几家的企业带头,强化行业自律公约,控制市场供给,维护市场公平竞争。在总量不会下降的情况下,去年北方多数企业扭亏为盈,今年要在去年效益的基础上适当提升的话,整个行业的利润还会再提升。我个人认为,几家水泥上市公司在效益提升方面表现得会更为突出。尤其是在去产能政策如果推进后,水泥上市公司的规模化效益将会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和体现。这里包括大企业集团去除自身现有的不良资产,还有一部分自身缺少资源,竞争实力弱的企业也在退出之列,市场的供求关系就会发生根本变化。

第二,水泥大企业集团,尤其是水泥上市公司已成了市场整合的主导者。对于市场的整合,不仅仅是传统的资本收购,今后更多的会通过委托经营、相互参股、交叉持股等方式。近期,部分大公司之间相互签定市场整合协议,这有利于市场的划分和布局的合理化,也会促进区域市场集中度的提高,这更有利于整个行业机构的调整、供给侧的改革、整个行业效益的提升。